查看: 737|回复: 0

[建站] 第二代社交网络:SNS2.0来自现实的社交网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9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社交网络是近年的热点,而 Facebook、Twitter 这些公司不断提升的估价也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于这一点的认知,Facebook 以及 Twitter 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之一,“Like”,“@” 都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事实上,在 Facebook 继续前进,很可能在两年内达到十亿用户(全球总上网人口的一半)的现在,传统的,类似 Facebook 这样的综合性社交网络已经没有多少成长的空间,要想与 Facebook 竞争,要想获得投资,创业公司们需要另辟蹊径。

社交网络在多年发展以后,已经到达了另外一个扩张阶段,我在今年一月份的《Larry Page 时代的 Google 应该做的五件事》中曾经表达过这样的意见:

社交网络走到现在,实际上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关口,即:虚拟的内容如何与现实社会结合起来,怎样把线上关系与实体经济整合,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商业模式。在我看来,这才是第二代社交网络,也即成熟版本的社交网络。这个方向是未来两年的热点,也是 Google 下一步可以突围的角度。

从 Facebook 来看,它是从现实出发,人们是从现实走向虚拟,然后在虚拟社会中发展自己的关系网,并最终在现实中实现并且巩固这样的关系。
也就是说,对于 Facebook 来说,人与人之间存在虚拟的关系,用户的新增联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看待对方在虚拟社会上的表现,比如对方的照片,对方发表的内容,双方关注的重点等等,对于 Twitter 来说,则是对方的 Tweets 是否合乎心意,有没有价值等。



虚拟的社交网络,与现实的社交网络,其连接点就是 Facebook 本身。从概念上来看,Facebook 富媒体化了传统的网络社群,把笼统的社群关系转化为个人之间微妙的链条,成功得把单调的头像、或者 ID,与现实存在的个人链接起来,从而第一次抽象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给虚拟世界的人际关系爆发提供了顺手的工具。

在 Facebook 上,你虚拟世界的朋友可能远远多于现实生活中的,你新认识好友的途径,是线上的交流居多,而不是直接打电话喝杯酒再考虑是不是能做朋友。

这也就是说,在 Facebook 的理念里,用户的社会关系来自于现实,发展在线上,至于是否会走回现实,则要看在线上的交流如何。

这就是我认为的 SNS 1.0,它的核心理念来自于对现实社会的抽象,然而一旦完成虚拟社会的搭建,那么此后整个社会的扩张,更多的是从线上到线下。用户的关系网并不一定紧密,但大多规模庞大,用户的身份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一句话,与现实社会的联系不够紧密。

既然连我都能看到这一点,硅谷那些个在行业里摔打多年的老油条更不消说,既然在大众虚拟社会上竞争不过 Facebook,那么就另外换一条路:跟现实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当然,还有永远有效的细分市场。

实际上,过去这半年里陆续出现的几个火热的项目已经表现出了这样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线下的重要性,看到了 Facebook 没有覆盖到的领域。

Quora跟知乎

这两个产品从广义上来说,都是社交网络,然而严格上说,它们又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社交网络。



这话看着莫名其妙,不过 Quora 跟知乎的根本都在于高质量的问答,社交网络不过是附带的功能,并不是产品的主体。

尽管如此,它们仍然在内部形成了虚拟的社区,整个产品的立足点,实际上正是这个社区的质量。Quora 作为 IT 界新的爆料前线,正是因为有了大量业内用户的积极参与。

在这里,虚拟的身份让位于现实生活中的身份,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变成了虚拟社会的重要财富。从这个角度来看,Quora 与知乎,跟现实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它们利用的,正是在 Facebook 上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的“现实身份”与“现实经历”。

Path

Path 是个很有意思的应用,它曾经“反社交”过,但不断的版本更新还是增添了不少社交元素。



尽管如此,Path 的中心思想从来没有变化过:区别对待社交圈子,关注于“紧密联系”的社会关系,就是 Path 的核心理念。

在 Facebook 上,用户之间其实并不存在多少亲疏关系,这实际上造成了一些本该虚拟化的元素没有虚拟化。

举个例子,一些女孩子的居家照片跟小心思,希望分享,但又渴望控制分享的范围,这样的隐私内容实际上是普遍存在的而又缺乏途径表达的。

Path 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50 个好友的限定,有限的分享途径,保证了内容的扩散范围。而由于内容的特殊性,分享的范围很可能会被限制在现实的朋友圈里。

Path 是个不完整的社交网络,但它确实有市场存在,定位也非常明确。

Color

好吧,我承认,这整篇文章实际上就是为了 Color 而写的,但没有前面那些东西的铺垫,你很难理解风投们的疯狂。



这玩意与其说是产品,不如说是个晦涩的理念。它之所以值钱,一方面是全明星创业团队; 另一方面,则是整个产品中蕴含的那点精华。

关于 Color 的大概情况,本站的这篇文章说的非常清楚。甭管产品当前如何蹩脚,评价是怎样糟糕,Color 这个产品,给社交网络点起了一盏明灯:如何建立进一步映射现实关系的社交网络。

Color 进一步完善了社交网络里对于人际关系的表达,也就是所谓的 Elastic Network(弹性社交网络)。

Color 以地理位置为中心,自动建立相关 Group 的功能,实际上是希望生成一个现实状况的投影。它的 Elastic Network 也正是依赖于这些现实生活中的状态,来完成个人社交网络的构建。

也就是说,Color 的社交网络,某种程度上说,反映了你的现实社交状况,你跟某人在同一 Group 里面的次数越多,就越说明你们关系密切,或者说你们有同样的爱好(应该见一面吧)。这样的关系是一目了然的,由于其直接来自于现实,真实性大增,价值自然也不一般。
明白了吗?Color 试图用一个自然的方式来表现你的真实社交网络,根据这样的数据,你的社交网络可以分出一个亲疏远近,这补全了传统社交网络的一个重要缺陷,而且,它是自然的,自动生成的。

理解了它的根底,你就可以看清楚这个产品:

它为什么起初仅仅只有移动 App(需要大量感应器);

它为什么要自动 Group;

它为什么选择照片作为媒介(手动干涉少,信息量大,符合当前趋势,切合 Instagram 等火热的状况);

它又为什么要限制打开?(单人使用意义不大)

这个产品是个非常好的标杆,可以看到怎样的创造才能获得大量的资金:优秀的团队、创造性的产品哲学、针对性的产品设计、对当前热点的把握。

当然,大众的眼光完全不同,所以对于 Color 的前途,我还是持保留意见,理念的推广需要时间,而当前移动设备对于环境获取能力不足,精度不够的问题,将是 Color 的致命伤。

到了这里,我想表达的意思已经差不多了。

Facebook 等社交网络仅仅完成了一部分的映射关系,它缺乏人际关系的很多细微元素,作为开创性作品,与现实社会的结合紧密程度不足;

Path、Quora,这些是变种的社交网络,它们补全了一些 Facebook 的缺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进了一步;

Color 才是对未来 SNS 的探索,基于内容更丰富的照片,自动建立对应现实关系的社交网络,它是一个概念上的突破,尝试从根本上解决虚拟与现实的对应关系。尽管无论是理论上,还是产品上来看,它都很不完善,但至少给出了一条可能存在的路,未来的 SNS 2.0,终于揭开了面纱的一角。
现实与虚拟的进一步整合,将是这两年的重点,围绕着它的不断探索,将会带来新一轮的机会。

关注 LBS,关注 App,关注移动设备,它们才是未来。

文章来源:爱范儿 转载请注明出处链接。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QQ/微信
3695731699 周一至周日:09:00 - 22:00
十五年老品牌,学习网上创业赚钱,首先千创网,值得信赖!
千创网 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千创网立场!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鄂ICP备2024043288号

小黑屋|广告服务|加入vip|APP下载|手机版| 千创网

GMT+8, 2025-1-12 22:53 , Processed in 0.346502 second(s), 3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