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66|回复: 0

[互联网新闻] 中国式创新: 四种模式与四个心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9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改革开放三十年,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的一步步提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越来越急迫!中国的时代转型倚重于创新,但对于“创新”的解读,却是见仁见智。这里不妨戏说一下:中国式创新的四种模式,以及模式背后的四种心态。



Ⅰ 危创新:丛林草莽心态



危创新,说白了就是违反道德底线,甚至违反法律约束的所谓“创新”——从黑社会到黄赌毒,从盗版光碟到软件外挂和劫持,从食品掺假到媒体抹黑和幕后操纵,从资历作假到知识产权盗用,处处都是“危创新”的新表象。

国人文化情结中对于“梁山好汉”的认同和推崇,为“危创新”创造了滋生的沃土,民众常常看不清“危创新”的危害而容易为之蒙蔽。危创新的始纵永者,也善于操纵网民舆论,借所谓的“民意”之刀杀人。我国法制和监管的不完善更是给危创新者以可乘之机,所以“铤而走险”式的“危创新”案例屡见不鲜。

2010年8月,在黑公关和部分媒体的操纵下,圣元奶粉深陷“激素门”案件,一时间民意鼎沸,一致声讨圣元的不负责任和政府的监管失职。此后短短半年的时间,进口奶粉的市场占有率陡然上升到50%以上,国人不敢再喝国产奶粉。倘若不是事后抓出幕后黑手,恐怕直到今天,圣元和政府还要备受谴责。



危创新,常常能够带来快速而直接的效益,这对于急功近利者有着巨大诱惑。一位参与掺假三氯氰胺的乳品收购商曾经向记者透漏,“加了三氯氰胺才能赚钱;不加,那就一分钱赚不到。不赚钱,我们吃什么?一吨牛奶卖给老百姓x元,可我们装在口袋里的没有x元……”言下之意,只要产业链分配不合理,我们有理由而为之。“危创新者”往往给自己冠以“被逼无奈”、“别无选择”、“社会所迫”和“劫富济贫”等的借口,这些借口一方面给为他们自己一个“出师有名”的强心理暗示、另一方面也经常蒙蔽了公众的是非判断。

没有底线的“危创新”心态一日不摒弃,中国则一日不能成为真正的强国,国人的价值观也无从成为世界普适价值观。

Ⅱ 伪创新:百事可乐的心态

伪创新,其实本身并没有创新, 而是把别人的创新和成功模式简单复制,将其应用在“先驱者”覆盖不到或覆盖不全的领域里。假设市场足够大,假设在某些地域和垂直领域里,有足够的特有需求,而且一直不能为“先驱者”所满足,那么简单复制的“伪创新”便有强大的生命力。

这里的一个正面案例,是当可口可乐如日中天时,百事可乐横空出世——同样是碳酸类饮料,口味上也非常类似,在这场“百事挑战”(Pepsi Challenge)中,大部分人无法辨别两者口味的差别。但作为一个市场的后来者, 作为一个几乎无暇品牌的挑战者,百事可乐没有停留在第一步的“伪创新”上,而是从市场营销、品牌推广、渠道模式、资本运作和商业模式上不断创新。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百事可乐的市值与可口可乐越来越接近,同时还分拆上市了一些品牌优质的企业,包括拥有KFC和必胜客的百胜(Yum! Brands)。



类似的故事在中国也很多,在国内做得很出色的品牌代理商,反向收购母品牌的地域所有权,甚至整个品牌。收购后,不拘泥于原来的品牌风格,不断地给品牌增添新的内涵,把本来濒危的品牌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B2B的商业模式最早产生在美国,或许今天已经没有太多人还记得Commerce One、Ariba、FreeMarkets这些B2B的先驱,网络泡沫破碎的不仅是浮躁和不切实际梦想,也会抹杀一个可能爆发的产业潜力。而真正将B2B模式可持续地做成功的,却是中国——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一系列B2B公司的率先盈利和上市,让世界为之一振!



名为“伪创新”,其实不伪!敢于在市场的规范下挑战先驱是一种勇气。挑战者也常常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比如更了解本地或垂直领域的用户需求、拥有更强的执行团队、更好的推广渠道……在“同质化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决定成败的因素不再是“一招鲜”和“一锤定音”,而是商场博弈和执行智慧的长跑。换句话说,百事可乐的成功模式可以被复制!设想,如果中国出现更多成功的自主品牌“千事可乐”、“万事可乐”,你是会责骂产品山寨,还是为更多元的市场选择和勇于挑战的企业家们喝彩?

Ⅲ 微创新:精益求精的心态

微创新,顾名思义,是基于原有的商业模式、产品模式和技术的基础上的进一步革新、小步骤创新。因其微小而往往被忽视,但其爆发力同样巨大!

以日本汽车工业为例。早年的日本汽车,在美国人的眼里就是廉价低质的代名词;通过日本汽车工业几十年的发展进程,日本企业表现出的持续微创新能力,彻底改变了世界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笔者曾生活在丰田汽车驻美最大的工厂(Georgetown,Kentucky)附近,有机会与丰田工程师交流,当时他们最常用的考量质量的标准是“问题数(defect count)”,即平均每辆车的小毛病数量,而丰田Camry 的问题数是美国同类车辆的二分之一。丰田不遗余力的探究每一个出问题多的地方及其原因,收集出庞大的数据库,而后以优化流程的方式,尝试将问题数一降再降。通过这种老美看不上眼的精益求精的“微创新”精神,把日本车的质量做扎实,口碑做响亮。



在中国,关于微小创新的讨论也很多。笔者印象很深的是,很多互联网精英到网吧、到用户家中,真实地考察用户使用产品的行为习惯、操作过程及使用感受,并根据这些采样改进产品。恰恰是这些产品的处理细节逐步满足用户的需求,令其在一段时期里有了长足发展。

微创新,的确渺小到不足以言道,但诸多商业流行品牌的成功案例证明,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正是那一点点的细节处理和看似漫不经心的微弱发力,日积月累,推动市场走向新格局。

Ⅳ 伟创新:开放的心态

伟创新,一如在过去三十年里的电脑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搜索、SNS等带来的全新产业变革和机遇,是人们传统意识里公认的“伟大创举”。但关于“伟创新”的理解,容易陷入以下三个误区。

误区1 :伟创新,总是发明者能够最成功的创新

回顾历史,第一个发明图形界面的是Xerox Lab(施乐实验室),第一个把这项技术商业化的是苹果的Macintosh,而真正把这个技术普及到大众的是微软的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十年前,在Overture和Alta Vista横行的网页搜索年代,人们曾质疑Google是不是还有机会?六年前,在MySpace、Classmate.com和Friendster蓬勃发展的SNS领域,有多少人相信同是从学生领域入手的Facebook能否后来者居上?

伟创新,并不一定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创新的简单结果,事实上,大多数“伟创新”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几代人在发明者的基础上,不断革新模式、革新渠道、革新产品和用户体验的结果。

误区2: 伟创新,是一次性的创新

伟创新,是厚积薄发的过程,人们在惊叹爆发结果的时候,往往忽略其历经艰辛的漫长发展史。

当SNS标杆Facebook在用户时间上已独霸江湖之时,大家是否还记得,2004年至2007年间Facebook经历过几次艰苦转型?从最早的校园模式扩张到用户动态(feed)表现形式更新,从单一的交友式网站到复合型的profile展示,从简单的社交模式到建立在开放平台基础上的多种应用,从单一的用户内容源到包容了Facebook Open Graph(前Facebook Connect)的多元内容源……今时今日的成功无法一跃而就,坚持脚踏实地的积累迈进,才是造就Facebook风靡全球的稳固基石。

误区3 :伟创新,是一个企业或个人的创新

创新之所以伟大而深刻,是因其带来的产业和行业的巨大变革。以微软的Windows的操作系统为例。

九十年代初,如果你有机会去美国的大学机房看一看,会发现苹果的Mac电脑与X86型IBM的电脑在数量上不相上下,但Windows的开放平台(Windows API和基于API的开发)迅速发展,颠覆了这个格局——大批企业在Windows平台上大展身手,众多Windows软件和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带动了大批软件公司的蓬勃兴起,实现了第一次基于Client-Server开发模式的革命,也让Windows操作系统成为个人电脑OS的无冕之王。
今天的Facebook开放平台,与苹果App Store平台和Android应用平台,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中国,包括中国移动、腾讯在内的诸多大型企业,也带头勇于尝试开放产业链,让更多的中小企业释放创新潜力,与行业一起成长。以代表腾讯社区的QQ空间和腾讯朋友为例,接入的一个个第三方应用(如摩天大楼、家园守卫战、功夫英雄、梦幻海底等等)都获得了用户基数和商业模式的成功,QQ互联也给Yoka、酷6、cnBeta和Donews等各类网站带来直接流量和用户。


腾讯社区开放平台:http://opensns.qq.com/



成就“伟创新”需要一个开放的心态,一个共赢的心态。以前听朋友说,国人做一项生意,像吃一条鱼,喜欢从头吃到尾,恨不得把鱼骨头吃光,这是一个“产业链封闭”的形象比喻。而今天,一个开放的创新,是把鱼塘不断扩大,鱼塘的开发者在自己养鱼的同时,把更多的把鱼塘包给村里渔农。微软其实就是一个例子,在Windows上,既有微软自己开发的Office软件,也有更多满足不同需求的非微软自研的应用。市场份额最大浏览器是IE,但通过IE——我们看到最成功的Portal是Yahoo,最成功的搜索是Google,最成功的SNS是Facebook……放水养鱼式的开放,将成就一个更开阔的共赢的行业。

中国需要腾飞,国人应该摒弃“危创新”,在尊重法制和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敢于“伪创新”,埋头苦干、踏踏实实的“微创新”,积少成多,汇聚伟大、在开放的心态中成就“伟创新”。今天我们探讨“中国式创新”,明天期盼“创新式的中国”。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QQ/微信
3695731699 周一至周日:09:00 - 22:00
十五年老品牌,学习网上创业赚钱,首先千创网,值得信赖!
千创网 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千创网立场!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鄂ICP备2024043288号

小黑屋|广告服务|加入vip|APP下载|手机版| 千创网

GMT+8, 2025-1-12 18:42 , Processed in 0.379212 second(s), 3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